• 笔书网>博士班的故事 > 正文 第七章 开题 第四节 请教
        我把修改好的开题报告再次发给了老田,并且在邮件中跟他说尽了好话,强调博士学位对我的重要性。隔了几天,老天终于回了邮件。祝你尽快组织开题吧。我这才蒙了,原来博士开题是自己组织的,不像以前硕士开题一样由学院统一安排。按照规定,我要自己去找三个教授组成开题小组,自己去安排好时间和会议室。于是我赶紧问了一下毛师兄,在他的推荐下,我终于约其了另外二个教授,加上老田,再加上毛师兄,总算凑齐了四个人。

        开题那天是在傍晚,几位教授刚好下午开完学院的会议,预留一个小时左右给我开题。我的题目是《信息化背景下的城市交通低碳化路径研究》开题PPT我是准备了很久,但是讲起来也就二十分钟,教授们都很忙,我也不敢太耽误他们的时候。我请的两位教授都是本科教过我的老师,说话也挺客气,说的都是称赞的好话。老田则一如既往地表示不太满意,毛师兄的意见倒是中肯具体一些,但是也感觉很难执行。最后几乎全部给了良好,每位老师都在我的开题报告上签了专家意见,而我则给每位专家送上专家费五百。出于师兄弟情谊,毛师兄没收,搞得我挺怀欠意的。开题之后,我赶紧在学院研究生教务员那里办了结业手续。去办手续时,看到好几个博士班同学的结业申请,看来想延期的人还不少呢。

        开题是勉强开了,可是对于博士毕业,我感觉还是遥遥无期,内心里还是很虚。开题的几个专家给的意见都是很表面,或许他们也没有对我的博士论文题目有很深入的思考,所以我也不可能按意见去修改,从而完善论文。只有我自己内心最清楚,这个题目实际是很难做下去的,首先我没有城市交通的数据收集渠道,其次对交通领域最新的信息化技术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并没有到开发设计层面,我没做过这方面技术能力,没有做过交通信息化的的科研项目,也没有这方面的资源。开题报告里的很多内容几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我写这个开题报告只是为了开题办结业而已。

        结业后两年内答辩,还能获得博士学位。我的时间很紧,既然这个题目做不了,我赶紧换一个新题目去做吧。做什么题目呢,重新回到一头雾水。有时真的很羡慕那些跟了牛导师的人,导师就直接把题目帮定了,做什么,怎么做,清楚的很。遇上这样的导师,读博士几乎是体力劳动。对于我这样一个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的博士生来讲,选题实在是太令人头痛了。坦白讲,我没有经过严谨的学术训练,从硕士到博士,导师几乎都不管,平时也极少参加学术交流活动,选题对我来说也是一件极难事。一要保证选题的新颖创新性,二是保证选题的内容足够撑起一篇论文,三还是自己有能力完成这个博士论文。我知道自己的水平,想来想去,为了节约时间,我打算跟高人请教。有句话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高望得远。”做研究也是这个道理,与其自己在这里瞎摸索,不如找个巨人的肩膀站上去,看看别人在做什么,结合自身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可能在别人的研究基础上继续做研究。于是,我开始寻找身边接触得到的高人。

        同办公室的梁老师就是一个高人,梁老师是90年代同济大学硕士毕业的,后来去英国读的博士。听说当年他评教授时评分是全校第一的。他是那种老派的冶学比较严谨的人,他经常在办公室指导研究生,常常一说就是一二个小时,具体又详细,几乎是手把手地教。有时候很羡慕他那些研究生,怎么有幸遇到这么好的导师。。虽然他是土木工程专业,很多东西我听不懂。但是也一些研究方法和思想令我很受益。“做研究无非是三种类型:老方法解决新问题,新方法解决老问题,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这三种都是创新,绝大多数人是在前面两者,最后一种是很难的,能做到最后一种,那是真正高水平。”这句话令我今天还在受用。还有“宜小题大作,不宜大题小做。”这话我也很受用,做一个小问题做得很深刻,这就是真正的研究。动不动就想研究大问题,最终看起来做了很多,其实是什么都没有,这样的研究也很难被认可。梁老师人很亲切,没有什么架子,说话也很直接,有时他会问下我:“博士毕业很简单的事情,怎么搞了这么久呢?”我听了这话心中有苦难言,可惜我不是学土木的,要不跟着你学多好呢。

        我还去深圳找过几次阿峰,阿峰博士毕业后去了深圳一家城市规划院,不知不觉已经六七年了,听说他后来还去读了个博士后,现在博士后也出站了。他常年做横向项目,手上有大量的项目数据,而且他很擅长计算机编程,做研究时要处理大量的大数据,也掌握了很多数据处理的方法。而我的计算机编辑能力不强,很多软件也不会用,另外数据涉及到保密,人家也不会轻易给你做研究。想了想,也没法跟着他的方向去做。

        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接到了莫红的电话,她说她最近在广州找工作,有一个高校有了初步的意向,想跟我了解下情况。想想我们也快五年没见面了,上一次见面还是博一时在交大的元旦聚餐呢。当时一起在宿舍吃自助火锅的镜头还历历在目。莫红的读博履历堪称完美,本科毕业以全年级第五名保留硕博连读,跟的导师是当时的常务副院长。博士第三年申请公派出国,到美国某著名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博士第五年送审博士论文并完成答辩,第六年顺利毕业。而她毕业时我刚办完结业。在学术研究这条路上,我和她有着天和地的差别。或者她就是适合吃学术这碗饭的,而我则不适合却硬要吃这碗饭。莫红应聘的那所高校离我们学校很近,那天我去那所高校找了下她,和她一起在校园里走了走。她讲了一个她读博这几年的经历,当年怎么申请出国,怎么找的导师,我听了不由得佩服起来。原来她是通过阅读文献,知道了国际上某领域的大牛教授,然后直接给大牛教授发邮件申请去该教授所在的高校。这样做学问的态度,怎么会做不好呢。她也跟我讲她为什么来广州,原来她有个大伯在广州很多年,她以前小时候就来这边玩过。现在找工作也想来一线大城市,觉得机会更多些,就来了。但是现在这所高校有编制,但是给的待遇不太好,一年拿不到十万块,所以她还有些犹豫。另一所知名高校待遇倒是高一些,但是没有编制,而且是实行“非升即走”,就是六年内必须评上副教授,否则就要走了,她觉得压力太大,也没有同意。我马上告诉她我们学校现在在搞高水平大学建设,新进人才待遇都不错呢,据说年薪有二十多万呢,而且全部给编制,不过对新过博士的学术成果要求比较高。她一听也有了兴趣,问我对学术成果大概有什么要求呢?我说具体的我也不清楚,还要回去问下学院负责招聘的领导。不过我暗自心生欢喜,如果莫红这么厉害的人能来我们教研室,无论对于专业,还是对于我个人而言,都是一件莫大的好事呀。
    热门搜索:性感美眉图片性感美女小游戏美女福利视频在线性感沙滩下载两性猫扑两性商城性感视频性感枕边书性感美女高清壁纸美女性感图片
    櫻花の島蜂巢影视BENK蜂巢影院
    网站地图